足球比分网

媒体工大

/ BJUT IN MEDIA

人民日报新闻客户端:区域经济一体化时代我国在东亚文化网络中的文旅融合趋势刍议

来源:人民日报新闻客户端 时间:2022-11-04

2022年,中日韩三国创建“东亚文化之都”(简称“文都”)已经来到了第十个年头,恰逢中日邦交正常化五十周年、中韩建交三十周年,同时也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简称“RCEP”)正式生效的元年,可见东亚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新秩序已经迈入新的篇章。在此背景下,本文聚焦我国文化旅游(简称“文旅”)产业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时代面临的发展问题,并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其在东亚地区文化融合中的重要意义。

01文旅产业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蓬勃发展

随着运输、通信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生产模式与商业业态逐渐被更加复杂化、专业化、多样化的生产服务体系取代,形成了新型的贸易模式与企业组织形态。基于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简称“WTO”)的传统“第一代”贸易规则已不再适用于新的贸易模式,使各国纷纷转向寻求通过自由贸易协定方式推进更深层次、更高质量和更新标准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以满足基于全球价值链背景的“第二代”国际贸易的制度需求。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使得民族保护主义空前高涨,严重损害了多边合作基础,阻碍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俄乌冲突爆发也加速了美欧等国缩短其全球供应链并将核心生产环节转移的步伐。总而言之,全球价值链正面临历史性重构,各国开始寻求新的多边合作方式来创造新增长、实现新发展。

文旅产业是现代服务业推动资源优化配置的一个最佳示范。随着我国文旅产业参加全球价值链中的环节增多、国内价值增值能力增强,可以引领更多国家及地区融入全球文旅格局当中,一同面向最终消费者提供商品而展开分工与合作,助推全球服务业的价值链扩展,促进全球服务贸易。而中国所属的东亚地区,区域内各国经济实力日益雄厚、本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备受重视,这为各国以积极态度开展文旅合作奠定基础。尤其是其中体量较大的中日韩三国,它们既构成了东亚区域经济的核心,也是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通过三国之间的文旅合作,共创文都城市品牌,能汇集大量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和人才流等文旅资源,形成开放的国际化交流合作平台,对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不断向价值链高端化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东亚文化之都”入选城市——中国青岛

除受益于全球价值链的外延福利外,文旅产业的发展还同相关配套政策法规的制定、硬件设施的建设、专业的服务供给密切相关。当这些要素能充分满足文旅产业发展所需时,就成为推动其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力量。例如,青岛基于文都品牌,出台相关支持政策,积极完善城市功能,提高消费者的“宜游”水平,并同其他文都城市在互动中拓展视野、在实践中创新形式,于博物馆、啤酒等特色文化品牌成效显著,有效释放了青岛文旅市场活力,助燃经济发展。

02文旅产业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的经济结构已从以往的产品消费型,向体验消费型、认知消费型进行大幅度地转化与升级。在这个过程中,文化消费需求成为所有行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现代服务业中的文化产业逐渐显示出重要的推动作用。文化产业的核心驱动力与竞争力,正在由后端的要素与资源,大幅度转向前端的产品,并极大地促成了所有关联产业的技术升级与产品升级。

2021年9月26日,2021“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发展论坛暨粤港澳大湾区文旅融合论坛在深圳举办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产业融合作为一种产业创新,给世界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动力,正日益成为提升产业竞争力乃至一国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在各类产业部门中,文化产业是一个综合性、渗透性、关联性比较突出的产业,与多个产业存在天然的耦合关系,具有融合的深厚基础和广阔空间。作为我国大力扶持发展的产业融合新模式,文旅产业的出现,既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必然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相关产业升级的迫切需要。

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区域间的文旅合作也将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特别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文都品牌建设,对推动区域经济繁荣发挥着示范作用。回首过往,中日韩三国历史文化渊源甚深,拥有众多相似或共同文化,联系频繁、互学互鉴;从地理位置看,中国与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地缘相近,便于贸易互补、互惠互利。依托东亚区域的共性文化展开多边文旅合作,与东亚各国共绘“诗和远方”的绚丽画卷,有利于打造优质文旅产品、文旅线路以及文旅品牌,成为助力东亚区域间经济协作、持续释放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2023年“东亚文化之都”入选城市——中国成都

此外,文旅产业具有非常特殊的发展特点。首先,它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能够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所以各项行业指标可以看作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甚至能够比基尼系数、PMI、CPI更能反映人民生活质量和宏观市场信心。魏小安于《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一书中最早提及文旅,他认为:站在消费者角度,旅游活动是经济性较强的文化活动,而站在经营者角度则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以文旅经济为载体,借文化产业的高附加值、低门槛等特征,能够提升人们的消费能力,从消费主体端促进消费升级。并且,各城市通过参选、创建文都之契机,以评促建、以评促进,健全城市文化空间规划,完善区域内文旅产业配套设施,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质,有益于城市内部催生大批新的就业岗位,带动就业促增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拉动消费这辆“马车”,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将视野扩展到整个东亚地区,中日韩三国推进文都品牌建设,合力打造有吸引力的文旅产品,能满足游客长线旅游、深度旅游的需要,充分发挥对东亚各国的辐射带动效应,切实惠及东亚民众,成为激活东亚区域经济内循环的新动能。

2016年“东亚文化之都”入选城市——中国宁波

其次,它的发展不仅仅要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完善的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条件,像中国这样的世界文明古国还要兼备文化品牌效应和历史文化沉淀。这是因为文旅产业的关键在于文化,唯有坚持文旅的“内容为王”,方能深受游客的青睐。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培育了独特的中华文化,这些底蕴深厚的文化资源对我国文旅的起步发展厥功至伟。例如,2016年,位于中国东海之滨的宁波当选“东亚文化之都”。古往今来,它既是“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又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近代的“东方大港”,可谓历史悠久、交通便捷、美丽富饶。凭借自身优势,宁波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培塑了众多闻名遐迩的国际性文旅品牌,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东亚文化之都-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成都文旅影像展

再次,它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也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形象的展示窗口。“东亚文化之都”项目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文旅活动,为举办地民众感知多元的东亚文化提供宝贵机会,加强不同区域的文化交流共鉴,绽放出文旅融合的别样魅力。2022年8月,“东亚文化之都-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成都文旅影像展接连在韩国、日本启幕,一张张精美的摄影作品,尽显成都秀丽风光。摄影家以独特的视角,向观众展示一个美好宜居的城市,引领观众领略千年古都的文化底蕴,进一步深化中日韩三国国民的文化情感,增强成都作为“东亚文化之都”的国际美誉度。

最后,它在公共安全风险面前非常脆弱。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表示,新冠疫情大流行使全球旅游业在2021年损失2万亿美元收入,尽管部分地区旅游业有所回暖,但该行业的复苏“脆弱而缓慢”。特别是聚众娱乐型文旅项目,疫情使大量的文旅资源闲置,加剧发展危机。文旅产业不得不从线下转移至线上,云演出、云参展等新形式脱颖而出,引领人们漫步“云”端,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沉浸式体验,推进文旅产品的更新迭代和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当前,创建文都的中国城市正为数字技术赋能文旅而不懈努力,致力于丰富数字文旅供给,为促进疫情下的文旅产业回温增添新引擎。

03历史投入产出视角下文化的形成与传播

1973年,瓦西里·列昂惕夫因发展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及这种方法在经济领域产生了重大作用,而备受西方经济学界的推崇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所采用的投入产出表以棋盘式平衡表的格局详细地反映出各个产业部门间错综复杂的生产消耗关系,同时也阐述了一个极其简单的真理——人类社会发展的源动力是劳动力的投入和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世界各族人民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潜移默化地塑造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格局。

壮美黄河

如果我们将人类命运共同体比喻成一个人的话,那么人类的作用是提供生产力和启发创造力的心脏,自然资源提供了各种养分并塑造了文明的躯体,生产制造是创造物质财富的勤劳双手,而文化作为精神财富的结晶则可视为神经与免疫系统——它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使其能够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同时产生文化凝聚力,为民族的生生不息和发展壮大提供丰厚滋养。正如日本学者伊东俊太郎所言:文化偏重于精神和规范,而文明偏重于物质和技术;前者具有凝聚的性质,而后者具有扩散的性质。

从历史发展观来看,许许多多的历史人物和不计其数的人民群众为文化的形成做出了贡献。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是辩证统一的,所以文化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最终产品,而是不断增加其内涵和外延的中间产品。伴随着早已开始的全球化进程(如古丝绸之路),文化在国家和地区之间传播和流转,滋生出若干一脉相承却又各有千秋的文化疆域。

2017年“东亚文化之都”入选城市——日本京都

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伴随着日本、亚洲四小龙和中国大陆在经济上的腾飞,东亚从近代最落后的地区一跃成为举世瞩目的明星,东亚文化也成为了各国学者和政客眼中的“财富密码”。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近年来我国文旅产业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来自海外的游客不仅仅是为了感受异域风情或者旨在寻根溯源,他们还希望从历史和文化中寻找中国崛起的答案。

2014年“东亚文化之都”入选城市——韩国清州

另外,文化的形成与传播离不开各种要素的支撑,其要素投入对其产出具有最基本的影响,越是高级的要素输入越有利于增添所输出商品的附加值,促进文化的延伸。我国具有历经千年历史长河沉淀的文化,兼备诸多自然与人文景观,拥有56项世界文化遗产,发展文旅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优秀的文化为旅游注入了灵魂,使以文化为载体的旅游更具魅力,文化也通过旅游的形式更富生机、传播力和渗透力,成为文旅高质量融合的闪亮底色。丰厚的文化元素使我国文旅发展逐渐外延,涌现出一批批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研学旅游产品、文化创意产品、工艺美术品等,让游客在游乐中体验、感知,潜移默化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以优秀文化感召人、沁润人。

《敦煌之韵》文艺演出惊艳“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敦煌活动年

聚焦中国所在的东亚地区亦是如此,东亚各国具有悠久灿烂的文化、缤纷多彩的风土人情和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区位特征鲜明,是全球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也是文旅融合发展极具潜力的市场。尽管区域内不同国家的文旅资源优势各异,但各国力求将文化内涵嵌入城市形象中、将本土文化融入至文旅之中,促使优质文旅产品和服务百花齐放,向世界分享着生动精彩的“东亚故事”。例如,日本根据不同的旅游景区文化设计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精美有趣、寓意美好,成为输出日本文化、吸引游客赴日旅游的绝佳载体。再如,韩国在影视剧的火热播出后,将影视取景地加以保留、利用,吸引了大量游客纷纷前来打卡。

04签署实施RCEP对于文都建设的特殊意义

我国于2020年11月15日与其他十四个国家签署了RCEP,这不仅意味着我国从加入WTO开始到现在已经基本完成了产业布局对全球价值链的嵌入阶段和攀升阶段,也开始摆脱西方国家在经济上的封锁和控制,朝着重构全球价值链的阶段迈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在经济方面的一个重要表现。RCEP的签署和实施是泛亚太地区国家以实际行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步,对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稳定全球经济具有标志性意义。一方面,在逆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时,构建稳固的区域价值链(Regional Value Chain,RVC)是对抗其冲击的有效手段。RCEP能够帮助各成员国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提升区域经济活力,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另一方面,RCEP将进一步加强亚太地区的外贸产业链和供应链合作,实现产业层面的优势互补。RCEP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削减能够改善南北贸易和南南贸易,进而优化相关生产部门的中间投入结构,提高区域垂直专业化分工效率。

2024年“东亚文化之都”入选城市——中国潍坊

显而易见,在即将到来的后疫情时代,我国文旅产业也必将得益于RCEP的发展。国际旅游发展规律显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后,旅游将进入大众化日常性普遍消费阶段。2019年,我国人均GDP超过了一万美元,已经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旅游业带来了巨大冲击,但是,旅游业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并未改变。我们有理由相信,在RCEP框架下,三国的客源市场规模得到拓展,区域人员流动获得便利,文旅交流不断深化,文旅红利也将陆续释放。利用彼此文旅产业的比较优势展开合作,既能造福于东亚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也将持续影响RCEP内部。同时,中国、日本、韩国已践行文都品牌十载,三国在文化互异中谋求共同发展,共创文化交流的新格局,对增进中日韩理解互信、交流互鉴起到了积极作用,成为传递东亚文化之美的有力手段。

05未来,我国将重塑东亚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国际影响力

对于我国如何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时代与东亚文化网络实现紧密耦合的问题,也可以从嵌入、攀升和重构三个角度来回溯和展望。

2019年“东亚文化之都”入选城市——中国西安

首先,我国早已深深嵌入到东亚传统文化的网络中枢。如果追溯东亚文化的起源,不难发现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均扮演了重要角色。当然,东亚的文化流动并不都是从中国流向他国,而是多向交叉进行的。例如在隋唐时期,中国文化曾大量流入日本,之后中国文化也经常流入朝鲜半岛,再由朝鲜半岛流入日本。但与此同时,朝鲜半岛和日本的文化也逆流进入中国。特别是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文化对中国和朝鲜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此外,儒释道在进入东亚各国后,各自经历了本土化的过程,与当地的制度、风俗、信仰产生融合和变迁,在历史长河中也逐渐演化为自己的风格。现如今,当我们漫步在东亚各国街头,不难看到其在文字、建筑等方面和我国均有类似之处。这是因为早在古代东亚,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就深深受到了我国汉字文化的熏陶,将汉字元素融入于本国文字之中,促使本国文化随之发展。而东亚各国的建筑也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在结构、造型、空间布局上相似性很强。如此种种,皆体现着我国几千年来在东亚文化网络的辐射能力。

2023年“东亚文化之都”入选城市——中国梅州

其次,我国在东亚文化网络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在改革开放之后呈现出不断攀升的势头。改革开放后,我国与亚洲其他经济体的经贸融合大大加深,成为多个亚洲国家的重要贸易伙伴,经济往来架起文化传播的桥梁,我国在东亚文化网络中的影响力日益凸显。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时期恰是日本经济的繁荣扩张期,两国人文交流呈现井喷式的热潮。1979年,我国与日本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为促进文化交流的协定》,推动两国在文化上的全方面互动。再加上,两国经济合作全面展开,日本企业来华投资建厂,带来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双方的文化交流。1992年,我国与韩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彻底结束了两国长期以来互不承认和相互隔绝的历史。自此,两国文化交流发展活跃,选择到对方国家进行投资、留学和旅游的人层出不穷。不仅如此,依托文娱领域、教育领域和医学界的活跃交流,中韩两国已经形成政府支持、以人民为主,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内容广泛的文化交流模式。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良性互动提高了双方的文化软实力,深刻影响着地区文化产业的稳定与繁荣。由此可见,在这一时期,我国与其他东亚国家的文化往来不断加深,愈加处于东亚文化网络中的核心位置,文化影响力也在不断提高。

2022年5月20日,“东亚文化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大连市城市品牌创建活动——大连建设一线国际文化传播城市高峰论坛

最后,我国一定会引领东亚文化网络实现重构世界文化版图的重任,而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开展世界范围内的合作。党的十八大以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国梦成为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生动载体。足球比分网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因此,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随之而来的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历史节点到来,一系列的庆典活动传达着中国对文化传播的高度重视。在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方面,我国举办了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持续开展中国文化年等活动。另外,自2012年起举办的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是全球唯一一个涵盖服务贸易12大领域的综合型服务贸易交易会,它的盛大召开向全世界宣示着我国扩大开放的诚意,传递着我国迈向高质量发展、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鲜明信号。正是因为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国在国际话语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并不断将自身璀璨历史文化的精髓开枝散叶,根植到广大的世界舞台之上。

2022年8月26日,第十三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在山东曲阜召开

未来已来,我国将持续弘扬文都精神,践行文都使命,发扬文都品牌力量,夯实与文都各城市间的务实合作,拓展共同利益。我国会竭力打造具有“中国风”的魅力文旅城市,尽展我国城市的文化韵味、文化精神、文化自信,努力建设连接东亚文化的“桥头堡”城市。与此同时,我国也将秉承支持东亚各国文化多样性发展,同东亚各国携手并进,构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平台,引导三国民众增进相互理解和友好,促进民心相通,为东亚文明在世界更璀璨夺目以及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人民日报新闻客户端: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32145545/rmh32145545

文字:邢李志、刘悦         编辑:曹雨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86  京ICP备:14043795号-2